如今,全球化已是不逆的趨勢。在這情況下,掌握第二外語成了新時代的基本能力,而僅僅懂得一種語言便是自我設限。深切關注世界大局的父母都明白這趨勢,卻也有著諸如以下的疑惑:
「開始過早會不會造成孩子早期語言紊亂?」
「撫養雙語兒童會不會導致語言發展延遲?」
上述的疑惑追根究底,就是上世紀60年代之前科學界主流觀點的遺毒。當時科學界認為,如果小孩從小就接觸兩種或更多語言,那麼這些語言小孩都不會說得流利,而且從認知上來說,第二語言是一種干擾,會妨礙孩子的學業和智力發展。
關於「過早學習雙語」的疑惑,華盛頓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派翠西亞‧庫兒(Patrica Kuhl)博士的實驗做出了解答。她專門研究一歲之前的幼兒如何進行語音辨識。研究顯示,剛出生的嬰兒實際上能分辨世界上各種語音,這意味著嬰兒可以學習他們接觸到的任何語言,漸漸地因而就會弄清楚他們最常聽到的是哪些語音。因此提早教孩子雙語並無問題。
經過近代的科學研究顯示,第二語言確實造成干擾,但它會迫使大腦在處理兩種語言體系,化解內部衝突,讓思維得到鍛煉,而這種鍛煉又能夠增強認知能力。因此與其認為這種干擾是障礙,不如稱之為「鍛煉的機會」。例如2004年的一場實驗,證實了這個事實。
約克大學的心理學家埃倫·比亞韋斯托克(Ellen Bialystok)和米歇爾·馬丁·李(Michelle Martin Rhee)曾經設計過一個實驗,即要求雙語和單語的學齡前兒童將藍色的圓形和紅色的正方形,分別放進兩個標有藍色正方形標記和紅色圓形標記的箱子裡。

第一項任務,研究員要求孩子們必須根據顏色對圖形進行分類,即是把藍色的圓形放進標有藍色正方形的箱裡;把紅色正方形放進標有紅色圓形的箱裡。這兩類孩子都完美地完成了這任務。
第二項任務,研究員則要求孩子根據形狀分類,即是指將圖形放進標記的顏色和圖形顏色衝突的箱裡,如把藍色的圓形放進標有紅色圓形標記的箱子裡。根據實驗結果,雙語孩子的速度更快。

來自大量類似的研究證據表明,雙語經驗會提升大腦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這是一種命令系統,負責指導人們規劃解決問題和完成其他對智力有要求的任務的注意力過程。
而透過腦磁圖(MEG)技術觀測嬰兒大腦時,發現在聲音與語言的刺激下,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與眶額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的活動特別活躍,而這兩區域正是提高認知能力的控制中心。透過這些研究可得知,在幼兒具有說話能力以前,雙語家庭的嬰兒大腦已經在運用執行功能了。
其他文章: 大師級父母的八種角色(三)
關注更多愛美語資訊
各種最新幼兒美語資訊:愛美語粉絲團
各種經典父母立志英文語錄: 愛美語INSTAGRAM
各種美語對話影片:愛美語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