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動的孩子怎麼教?精明父母必學的五大秘訣

孩子經常蹦蹦跳跳,似乎身上有一股永遠都用不完的精力。

相信爸爸媽媽們一定很熟悉這樣的畫面。常常拿他們沒辦法,為了整頓他們,經常搞得一身疲憊。甚至還會質疑孩子是否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簡稱過動症)。

別激動,好動是孩子天生的特質,好動不一定就是罹患過動症,過動症需要至少半年的觀察,且符合特定特質才能判定。

若孩子的行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又能夠在嚴肅陌生的環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能安分守己而不再喧鬧,那他便不符合過動症特質。

那麼,身為父母,該怎麼幫助好動的孩子呢?

1.賦予孩子責任吧!鼓勵孩子成為家庭的小幫手!

孩子有十分充沛的能量,家長的體力是不可能跟上的,與其放任不管好動的孩子,不如賦予他責任,交給他一支掃帚、一支拖把,讓他把能量化為打掃家裡的力量,成為家庭的小幫手。

在工作的過程中,家長記得要多用些正面積極的詞語,鼓勵他們,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對工作就會感到興奮,漸漸就會覺得機制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工作完成後,記得要表達自己為他們感到驕傲,再給予他們充滿信心的微笑。

被賦予責任的人,會立即注意到自己的行為舉止對他人的影響,從而開始自律

照顧植物,能讓孩子體證責任的重要性。小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是正常不過的事。若孩子沒辦法堅持履行職責,家長千萬不能偷偷幫助澆水,而是得慢慢地等到孩子自己想起植物,再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失職的後果,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舉止勢必對別人造成影響,從而開始自律。這對孩子的未來相當有幫助。

2.通過運動釋放能量

透過運動釋放能量,不只強身健體,還能提升專注力。無論是好動或罹患過動症,釋放能量的方式是如出一轍的。

金牌泳將的啟示

斬獲奧運23個游泳項目金牌的運動員菲爾普斯,在9歲時確定罹患過動症,但他的姐姐媽媽並沒有放棄他,反而是陪伴他一起想辦法,比如為他定制生活作息,帶他去做各種運動。事實證明,他們的做法是對的,菲爾普斯最終在游泳這運動中找到了興趣與熱情,他把過多的能量都灌注在運動上,透過努力不懈地練習,最終為他帶來了輝煌的成就。這件事也證明,即使是過動症,也能專注地把一件事做好。

運動有助於孩子的認知和身體發育,在運動的過程中,還可學習紀律與團隊合作等重要的概念。好動的孩子常常被認定沒有專注力,但事實不然。菲爾普斯的例子就告訴我們了,就算是過動症,只要給予他們目標,給予他們正確的動機,他們就會盡情往那個方向前進,追求精益求精,更何況只是好動。

3.鼓勵參與藝術活動

藝術與手工藝品適合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並將創意轉變具體的東西。無論是作畫,模型製作,木工或縫紉,想出一個主意並將其貫穿到完成過程中,對孩子來說,具有極大的動機。這些活動向好動的孩子證明,他們是有能力將所有精力用於創造和生產某種東西的動力。而這些動力將形成日後自信的關鍵來源。

表演藝術的魔力:「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表演藝術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可以從話劇、音樂、舞蹈等形式表現出來。家長可以依據孩子的興趣所在,為他們安排相應的藝術課程。表演藝術具有強大的魔力,因為它能為孩子提供了表演舞台,人人都有表演心,完美的表演使人倍增信心,但登上舞台需要大量的努力與練習。學習表演藝術,可以讓孩子明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艱辛。

不同的表演藝術具備不同的學習方向,例如跳舞可以使好動的孩子釋放精力,同時促使大腦思維清晰,有效消除腦力疲憊,提高學習效率;話劇表演可以幫助孩子練習背誦技巧;在允許扮演不同的角色和融入不同的場景時,可以幫助好動的孩子將精力和情感轉化為對演繹有成效的事物。

4.親近大自然

好動的孩子需要在適合的場域釋放能量,大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大自然是孩童的樂園場。在大自然玩耍中,孩子會獲得大腦所需的感覺刺激,幫助情緒穩定,如在泥坑裡玩泥巴、在河邊戲水、在草地翻滾奔跑、在沙灘上蓋沙堡等,這些活動有助於充分發展肢體的協調性,刺激五種不同的感官,且其親身體驗過的感覺將成為經驗,不斷的經驗累積,終將轉化為孩子的能力。

提升專注力與觀察力

研究發現,比起進行戶內活動的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後的孩子會表現得更有專注力,而在充滿綠色的自然環境下進行活動的孩子表現最佳。這是因為大自然充滿了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比如昆蟲、花草、雲朵、浪花,都有可能是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孩子會願意對感興趣的事物,花時間專心觀察,對他們來說,觀察得越多,從中找到的樂趣就越多。觀察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初始觀察過程中的好奇與疑問,在將來將進展到更深入的推論、求證與結論,由是掌握到更多知識。

5.坐下來遊玩益智遊戲

益智遊戲除了傳統棋盤遊戲,還包括了各類桌遊及卡牌遊戲。很多家長擔心玩物喪志,或是認為靜態遊戲沒辦法吸住好動孩子的目光。這些疑慮都是多慮的。因為研究證明寓教於樂的遊戲,讓孩子自己透過觀察、思考、領悟,孩子的學習吸收率高達70%。而且孩子天生愛玩,規則各異的益智遊戲,適合注意力短且精力充沛的孩子,只要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便有機會成為建立信心的管道。

培養耐心,修正品格

任何遊戲都有規則,遵守規則可以間接幫助孩童修正品格、避免危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具有競爭性的遊戲,如象棋、五子棋、集換式卡牌、UNO能讓孩子嘗試到一些友好的比賽遊戲,培養孩子的體育精神。這些遊戲具備輪流玩的特性,孩子在等待對手下策略時,從中學習到了等待的耐心。最重要的是,這種遊戲可以使孩子得到重要的個性培養:如何接受失敗,有風度地認輸。

益智遊戲常要求數學與邏輯思維,數獨、圍棋、五子棋是如此,亦能夠訓練記憶力,如配對遊戲能練習圖形的辨認。這些有勝負之分的遊戲,還要求思考的速度,快速的反應。這些能力的運用,在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精力充沛的孩子不一定是壞孩子,家長有責任引導孩子將過多的能量以積極的、生產性的方式盡可能地燃燒,讓他們在釋放能量的同時,學習到多樣化的知識,在未來發光發熱。

想看更多精彩的文章嗎?

媽媽的七個好習慣決定孩子的成功

關注更多愛美語資訊

各種最新幼兒美語資訊:愛美語粉絲團

各種經典父母立志英文語錄: 愛美語INSTAGRAM

各種美語對話影片:愛美語YOUTUB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