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憾事繼續發生丨爸媽應該帶孩子一起面對失敗

陪伴孩子面對失敗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統計,從2009年到2017年,大專院校自殺致死的人數從52人降到47人,2019年卻升高到59人。

秋高氣爽的11月,台大校園5天內發生3起憾事,讓我們不禁思考,是什麼原因斷送了這幾位年輕人的大好前途。

我們知道他們有困難卻不知道該如何協助,而身為父母的我們,又要如何與孩子相處,避免這樣的憾事一而在在而三的發生。

別用情緒性的字眼否定孩子

以台灣家長最在乎的成績舉例,當你看到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盡理想時,你會直接說:「怎麼才考這樣? 上次不是都教過你了? 能不能像隔壁的孩子一樣多努力一點?」還是先關心孩子的情緒,了解成績不理想的原因,跟孩子一起將錯的題目重新訂正?

孩子也有自尊心,當他拿到考卷的第一時間一定重重的譴責自己了,若回家還要承受父母的責備,只會讓孩子真的認為自己很失敗。常被否定的孩子,會相信自己真的不好,而表現得越來越不好,或是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得到讚美,進而失去自己的想法與自信心。

別用情緒性的字眼否定孩子

「陪伴」孩子面對失敗

父母是孩子從小到大的隊友,當孩子正面臨失敗,父母不能再落井下石,陪伴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教會他們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失敗。往往看事情的角度變了,事情也會簡單很多,理解包容孩子的失敗,才是每一位家長最應該做的。

陪伴孩子面對失敗

讓孩子明白「輸」並不丟人

我們見過很多的孩子對自己的要求甚高,凡事都想要贏,卻無法承受「輸」。是孩子天生懦弱嗎? 還是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觀念,讓孩子覺得「輸」是一件丟臉的事。

當孩子在面對輸贏的時候,家長必須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結果如何,他都不會失去爸媽的愛,而爸媽也要適時的安慰和鼓勵孩子,當孩子真的被別人比下去時,不要埋怨孩子無能,要讓孩子明白,「輸」並不是丟人的事。只要是比賽,就一定會有輸贏,激勵孩子對過程努力,而不是專注於輸贏的結果。

讓孩子明白輸並不丟人

接受孩子的失敗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學走路跌倒了,我們總是鼓勵孩子站起來,再試一次。但當孩子進入學習階段,接觸的事情多了,面對的挫折也比小時候多上許多,似乎我們容忍失敗的氣度就變小了。

當孩子出現挫折,有些父母會先選擇責備,數落孩子的不是,甚至破口大罵,到底是孩子沒辦法接受自己的失敗,還是父母太在意失敗?

很多時候孩子害怕輸,過度在意失敗,是因為父母的反應,讓孩子誤以為失敗是不被接受的,若父母接受孩子的失敗,且帶著孩子一起檢視失敗的原因,為了下一次的成功做準備,孩子就會知道,失敗只是一時的,但進步會長久,也就不會為了害怕失敗而逃避,或失去自信。

失敗並不可怕,害怕失敗才會耽誤孩子的進步。

更多教養相關資訊,請關注 愛美語親子報報

愛美語翻轉教室FACEBOOK

愛美語翻轉教室INSTAGRA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